全国政协 河南省政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河南省智慧政协平台
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提案信息 > 详细

落实中原农谷建设规划以现代种业发展推进郑新一体化

发布时间:2022年10月14日

落实中原农谷建设规划以现代种业发展

推进郑新一体化

 

2022年4月13日,省政府正式出台《“中原农谷”建设方案》豫政〔2022〕15号,明确要举全省之力打造种业创新高地。“中原农谷”坚持创新立谷、产业兴谷、协同建谷、开放活谷、改革强谷基本原则,实施“一核三区”发展战略,总规划面积1476平方公里,涵盖平原示范区、延津、原阳南部、新乡县和获嘉部分区域。新乡县位于中原农谷的西区,主要建设内容为小麦大豆等种子繁育和大豆等全产业链条布局。5月22日,省发改委发布了《河南省“十四五”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实施方案》,为农业大省的“芯片”事业制定了发展目标、实施步骤,提出建设一批国内一流的标志性种业工程,打造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,推进河南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转变。

针对中原农谷建设规划和河南省种业发展规划,作为被定位为“种子繁育推广和全产业链条布局”的新乡县,如何抓住机遇,提升传统优势产业,加大以“种子芯片”为引领的农产品加工、农业产业新业态发展,是融入郑新一体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。

一、新乡县种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

1、种业企业数量多,规模小而散。

新乡县现有持证种子企业24家,虽然新乡县种子企业数量较多,但是企业规模小而弱,平均每个企业年生产种子量约400多万公斤,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,经营状况好的企业能达到5000多万元以上。

2、加工检验设施设备落后

虽然种子加工检验设备数量较多,但设备大多单机串联式,生产工艺较为落后,具备先进手段的红外线精选等全自动的生产流水线设备较少。

3、品种市场占有率不高,品牌效应不明显。

虽然研发新品种也不少,但是缺乏当家主流品种,品种市场占有率不高。新乡县种子企业都拥有自主种子品牌,现有“金蕾”、“孙老”、“视察”、“新植”、“德宏”“新农”等10多个种子品牌,但是品牌影响力不大,市场效应不明显。

4、科研创新力度不够。

新乡县虽不乏国家级、省级种子科研创新平台,但是研发平台之间各自为战,育种手段大多停留在田间三系育种水平,基因自由筛选、分子导入等生物育种应用与国际水平上有一堆差距。近几年研发品种达40多个,但是突破性品种较少,产量和品质没有明显提升。这些科研手段的投入需要大量资金人才的投入,目前企业科研投入力量十分有限。

5、育种生产基地基础设施薄弱

新乡县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22万亩,但是基地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不高,部分种子繁育田基础设施较为落后,不能达到旱能浇,涝能排,多数育种田仍然是大水漫灌,水肥管理粗放、不能实现精准施肥浇水,墒情检测、病虫害预报仍需人工目测,手段落后,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差,如2017年6月上旬由于连阴雨,造成小麦种穗发芽,育种质量大幅下降,这与现代化种业生产要求差距很大。

6、市场竞争激烈,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差。

在调研中发现,由于小麦品种繁育基地管理松散,合作社与种子企业合作的利益连接不紧密,经常发生不法种业公司套取、套购小麦种子的现象。同时,由于近几年小麦种子附加值较低,市场竞争力较大,导致种子企业经营状况不佳,经常出现不能履行繁育合同和种子积压转商的情况,是种子企业不能健康良性发展。

7、农产品加工产业薄弱,产品单一。

目前除了五得利面粉和喜世食品冷冻面点加工以外,其他农产品加工产业十分薄弱,如玉米、大豆、花生等农产品加工在我县农产品比例很低。

二、建议

1、加大项目谋划,整体提升种业水平

2021年,我县成功申报了省级现代种业产业园项目,争取项目支持3000万元,吸引社会资本投入8000万元,开展种子科研创新基地和种子仓储加工建设,这些投入建设与现代化种业发展要求仍然有很大的差距,按照中央、省政府近几年队种业政策倾斜力度,应加大种业项目的谋划,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申报新乡县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,进一步加快新乡县现代种业发展步伐,使新乡县现代种业发展水平有一个质的变化。

2、整合县域种业资源,打造种业龙头企业。

截止2021年底,全省农作物种子销售收入约97亿元,新乡县县域24家企业种子销售收入不足2亿,占比额度不足2%。我县多数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,企业负责人多为农民技术员出身,没有现代化经营管理经验,没有专业化营销团队,大多依靠多年积累的人脉经营,同时大多以经营小麦种子为主,种类单一,小麦种子附加值很低,多数企业不敢在营销环节进行宣传投入等。所以要整合县域种子企业,通过兼并重组,资源优化组合,组建种业集团公司,利用现有的充分利用现有企业种子仓储、晒场,加工设备和加工能力等优势,增加经营种类,拓宽经营渠道,迅速成为河南种业发展的主力军之一。

3、依托科技优势,打造种子芯片创新高地。

目前我县企业与河南科技学院、河南师范大学、中国农科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,现有种子研发培育中心5个,分别是中国农科院矮败小麦试验中心、杂交小麦研发中心、水稻远缘分子杂交中心等,我们成分利用现有科研机构,同时加大利用中国农科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在我县的优势,建立生物育种、分子育种、数字创新育种等多种育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性种子科研中心,建成国内外一流的种子创新高地,引领中原农谷种业发展。

4、以种业芯片引领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及农业新业态发展。

育种方向应以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定位为导向,譬如在功能性食品的加工开发中,直接从育种开始,像高叶酸玉米品种开发、高蛋白大豆品种开发等等,通过从种子源头出发,提供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加工原料,加大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,同时要加大与农产品加工相关联的物流、电商、康养以及科技研学教育、会展等新业态产业发展。

 



地址:河南省新乡市人民东路甲一号
电话:0373-3699555
版权所有: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乡市委员会
豫ICP备2021002182号-1